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,自2017年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来,从零开始,一步一个脚印,先后完成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的档案大楼建设、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及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等工作,进一步拓展了档案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能力,实现档案馆软硬件条件全面升级,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。
档案管理更规范 为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公司档案治理体系建设中的“助推器”作用,公司对数字档案建设的工作体系、制度规范、业务流程、职责边界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梳理,系统制定了数字档案管理规定、编目规则、数据库建设规范、电子档案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11个制度和标准规范。细化规范了档案资源收、存、管、用各环节、全流程业务要求,建立起权责清晰、可行性强的档案管理体系,借助数字档案馆系统化、网络化、便捷化的特点,扩大档案监督覆盖范围,使档案监督管理更加精细化、规范化。 档案工作更高效 面对公司各业务板块对档案工作需求由传统的纸质向数字化的转变,公司开发建立了基于内网的档案资源智能化管理系统,采用统一规划、分级管理的模式,构建了传统载体文件辅助归档、数字档案资源实时采集、电子档案在线接收“三源驱动”的一体化归档模式。手工输入到电子转存、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完成、办公系统增量档案数据的在线对接,档案系统从根本上提高了公司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,提升了档案馆的服务能力,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向现代化迈进。 资源共享更充分 坚持存量档案数字化、增量档案电子化的思路,公司印发了《存量档案数字化范围》和《存量档案数字化方案》,加强档案资源源头质量管控,全面开展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。截止目前,公司档案馆已完成数字化加工180万余页,图纸15万余张,珍贵档案664卷,珍贵档案、科研档案、产品档案、设备档案、基建档案数字化率达100%,存量档案数字化率实现由0到100%的飞跃。 新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融入了公司的整体网络环境,包含了分级授权管理机制下的个人中心、文件管理、档案管理档案检索、数据统计、档案保管、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,系统满足员工在档案系统中快速检索、查阅、使用等各项需求,有效提高公司档案资源利用效率,化原来档案馆“信息孤岛”为员工可共享的“开放平台”。 档案保管更安全 档案安全不仅是档案管理的基础,更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。公司织密筑牢制度、消防、安防、信息四大安全防护网。建立健全了档案安全保密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,明确档案安全责任,强化档案风险管理,优化完善应急预案;对公司现有档案馆配置安全齐备的设施设备,同时常态化开展应急事故演练培训和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活动;在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这一关键环节,实现了全流程监控覆盖,同时加强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保障,全面规范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行为,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,建立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一体化安全体系,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科技水平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,经过8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,公司数字档案馆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。接下来,公司将继续完善专题数据库、目录数据库等档案文献内容,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信息的快速检索、安全存储和共享利用水平,同时做好有使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档案信息的集中研究和编辑加工,促进档案管理与业务工作相融合,更好地服务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。